《青年文摘》2018年第14期
一架无人机,轻盈飞舞着,将外卖和电影票送至你手里;课后的玩伴,是一个脑洞大开、数据存储丰富且善解人意的机器人;无人驾驶汽车让你的出行变得简单;火情猛烈难以靠近,别急,消防机器人正在冲锋陷阵……以上情景并非科幻,而是即将到来的“未来”。这些年来,在学习、生活、工作的方方面面,我们不断感受到全球化和科技进步来带的冲击。“中国制造2025”,无论是从时间还是从空间角度看,都距离我们不再遥远。
那么,能否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,将自己打造成善于创新思考、在各类新式“任务”面前游刃有余的人,是年轻人需要直面的问题。
当下与未来的挑战
“未来的挑战”是什么?这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。在我看来,答案既包括全球化带来的挑战,也包括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变化。
如果说传统的古典全球化,从2000年前的丝绸之路到500年前的大航海运动,是通过贸易让世界各地的少数人相遇,那么今天以互联网连接起来的“地球村”,则让人们处处相遇;“一带一路”的伟大倡议,更将全球化概念推进到3.0,其动力是互联互通,其法则是包容天下,“天涯若比邻”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。
在这样一个时代,我们看到,的学校在全球招纳生源,的企业在全球揽聘人才;反过来可以说:我们的学习跨越了国界,更多个体有机会进行全球化学习、工作,与遥远空间的人交往、合作;当然,竞争也变得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。
如果说全球化是当下的时代特征,那么人工智能则是开启未来的钥匙——这个起源于计算机科学的分支,正在加速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。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,是使机器能够胜任那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。这就意味着,它会“威胁”到人类的工作岗位。根据公开报道,在未来的10—20年,那些重复性的、简单机械的人类工作,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。
所以,将来你们的竞争对手,可能不是同年级前50名,不是隔壁学校的优等生,不是职场上的甲乙丙丁,而是一个个智能高效、不知疲倦的机器人,它们在某些种类工作上的优势,令人类望洋兴叹。面对这幕场景,是细极思恐,还是喜大普奔?
将自己打造成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
纵观世界,我们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和幸福,也面临着颠覆性的挑战。这些挑战,需要我们共同应对。举个例子,无论你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或是终身学习者,你的教育方式或学习方式,都面临根本性的变革。如果还停留在以应试背诵型的方式为主,即使再努力,也比不过真机器。教育的目标、内容与评估方式,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改变。
2017年12月12日,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美国哈佛大学正式发布PISA2018“全球胜任力”评估框架,对全球胜任力给出官方定义:
全球胜任力是指对地区、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的分析能力,对他人的看法和世界观的理解和欣赏能力,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、得体和有效的互动的能力,以及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。
这种具有“全球胜任力”的人才,我们新航道学校就有不少。
其中一位女同学,她自幼热衷公益与环保事务,高中时参加了环保社团,为学校建立了三个废旧电池回收处,孜孜不倦地做了大量垃圾分类知识宣传。今年,她报考了全美排名前十的杜克大学数据分析专业的研究生,并被录取。
她说:“信息爆炸的时代,人们的一言一行都会产生数据,这就给大数据应用到环保提供了可能。”她希望通过学到的知识,助力中国乃至世界环保事业的发展,大到利用数据进行污染溯源,风险评估,小到一次性餐盒的使用、环保出行等各个领域、各个方面。
从她身上,我看到全球胜任力从知识到技能、从态度到价值观的每一个维度如何萌芽、生长,帮助她学习如何参与全球化和跨文化的生活中。
做孩子的榜样与陪伴者
智慧的父母善于用言传身教影响孩子,和孩子共同成长。无论任何时代,这始终是我坚信的道理。阅读此文的你,如果是一名家长,或准家长,我希望你能具备以下五种身份:
1、发现者:兴趣是的老师,父母要主动挖掘孩子的兴趣和潜能;
2、培养者:科学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,至关重要;
3、参与者:家长适度参与,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;
4、引导者:父母是孩子的导师,要起好带头作用;
5、陪伴者:做孩子成功路上的陪跑者,而不是看客。
在培养孩子应对未来这件事上,最关键的一点在于,父母要警惕自己成为被急速发展的时代抛弃的人。父母只有不断学习与继续成长,才能成为孩子尊敬和信任的榜样。在孩子需要的时候,父母不仅能付出爱与关怀,还能给孩子带来更高远的视野和格局,陪伴孩子成长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才。